Pokemon GO为什么这么火 Pokemon GO火起来的原因
来源: 飞翔小编 2016/7/14 15:25:05 浏览量:975
Pokemon GO免谷歌直装版下载:
- 应用名称:pokmon go(pmgo国际版)v0.223.1 下载地址:https://m.fxxz.com/f/157501
它的出处是这样的,最近有个叫“精灵宝可梦:GO”(或称PMGO)的游戏相当火爆,据说任天堂股票因此狂涨25%触发熔断机制,对股票有了解的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是的,游戏成功了,非常成功而且可以预见它会继续成功、赢得更大的胜利。于是就有人说,这游戏怎么早没人做?用屁眼想都知道肯定火啊!
可以确定,这位互联网评论师不是游戏业从业者,他不明白PMGO火起来的真正原因。
AR的《Pokemon GO》为什么火?
《Ingress》为其开路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项事实:《PMGO》的开发小组是Niantic,这个小组的前一款作品是《Ingress》,并且《PMGO》大量使用了《Ingress》的数据:主要是关于地图位置的数据,具体表现为PMGO所有的精灵小站和道场,其位置、名称、图片都来自于之前《Ingress》玩家的上传和申请。
PMGO可以考虑不使用现在的LBS游戏模式而改成单纯在地图背景上索敌(借助地图定位,把经纬度数据处理一下来生成怪物信息),再开发一个游戏内的虚拟定位(官方飞机),这时它就和那个甚至不能称为山寨产品的“城市xx Go”没什么两样。你不会想玩这样的PMGO吧?
假如没有《Ingress》全球数以十万计的玩家在一年多时间里上传、筛选、甄别后的Portal位置、图片信息,能有PMGO吗?或者说,PMGO能是现在这样吗?
又比如说,《Ingress》里是不存在“区域服务器”概念的,全球玩家理论上是在一个服务器里。一名玩家尝试Link时游戏需要检索Link轨迹上是否存在Block挡线,而你根本无法预计挡线的数量,可能是0,也可能是10000,游戏为此特地设计了一种算法来快速判断Link可行性。倘若不是这种技术力作为后盾,你怎么确保玩家们在同一区域时游戏能正常运转?
再如有个新闻说美国Santa Monica因为刷出了乘龙,半夜1点时聚集了上百名玩家。如果你有早些年游戏的经验应该知道,上百名玩家同时聚集在一个场景时,游戏基本就卡得动不了了。这种问题可能会令新团队不知所措,但《Ingress》在Anomaly时,不到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可能聚集几千名玩家,这些人全都反复扔炸弹和超炸、吃糖、插脚、上MOD、充电,或以每秒2~3次的频率向服务器查询某个Portal的当前状态。几千个人都是如此。如果你什么都不干只是看大地图,会发现视野内几十个Portal反复在蓝绿色之间来回闪动,像是无言的夜霓虹——每一盏霓虹后都有数十名特工在奋战不休。经历过这种大阵仗后,关于服务器是否能顶住几百个乘龙追求者压力的疑问就不存在了。
甚至可以说我看到PMGO的战斗设计时,感觉这也太Softcore了,这根本就是个收集游戏,不是对战游戏嘛。
反外挂和组织线下活动
PMGO刚运营没多久,活动也很少,给我们最深印象的,可能也就是封GPS定位了。说到这个GPS,老玩家大概还有印象,《Ingress》初创时是何等的飞机满天飞——游戏最早那批玩家几乎全都是计算机界的Hardcore Expert,也就是程序员或称码农,而码农搞GPS Spoofing(GPS干扰)简直轻而易举。
开发小组并没有披露过心路历程,但从游戏版本发展历史来看,我怀疑一开始他们根本没想过要反GPS作弊。怎么可能有人会作弊呢?我们难道不是生活在一个充满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和毛茸茸小兔子的世界里吗?
然后他们被码农狠狠教育了。凭心而论,很多人并不是打算通过GPS Spoofing获得游戏里的成就感,而单纯只是想要尝试“我可以通过技术力把这个游戏改变到什么程度?”这种想法就像真正的黑客大师一样,在它背后隐藏着人类想要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万丈雄心。
(《Ingress》早期的时候甚至有人开发出了“脱机外挂”,就像以前《传奇3》的那种:你不再需要下载游戏本体,你只要下载外挂再进行简单设置,外挂会自动帮你连接服务器、虚拟定位然后执行设定好的各项操作。)
移动游戏COC的脱机外挂界面
雄心虽好,但《Ingress》是个游戏,不是科研项目,把它做出来不是为了给你们这些码农XJB搞的!Niantic为此进行了很多尝试,最主要就是GPS定位问题。以我之见,即便是今天,问题也没有完全得到解决:《Ingress》里依然有飞机,PMGO还是能玩破解版,人在中国,心在澳洲。但这比游戏初期已经好太多了。
另一方面,至少他们积累了搞线下活动尤其是大型活动的经验。MD(Misson Day)活动可能会吸引数百名玩家,而Anomaly则是数千。当官方的After Party举行时你看到几千人坐在草坪上,那感觉像是大家特意跑来看偶像演唱会或是露天音乐节。几千个人啊,涉及的供应、安保甚至是卫生问题都不容忽视——你知道2010年北京长城音乐节在荒郊野外去了几千人但就设了6个厕所吗?你知道那厕所门没锁而又没灯,当夜晚来临时如厕人士如果一只手把住门另一只手拿手机照明,就恨不得低头用嘴咬开皮带吗?运营搞得好你觉得是理所当然,但这事情经不起对比啊。
总体来说,Niantic的线上运营能力一般,线下运营能力中偏上,有丰富的大型、超大型活动经验。翻译一下就是,PMGO有可能出GPS外挂以帮助你刷稀有宠,绝对有可能;如果PMGO要搞大型活动,你可以期待。
Pokemon的强IP效应
在讲盈利模式之前先说说市场。PMGO如此快速地普及,主要原因当然是Pokemon的强IP效应:从《口袋妖怪》系列算下来,它已经有20年历史。同期产品像《Diablo》《M&M:Heroes》或《C&C:RA》都早已功成名就,衍生出大量变种,长期占据野鸡浏览器右下角页游弹窗广告位,Pokemon却好像默默无闻?究其原因,可能还是机种问题:国内主机市场由于【一些原因】不温不火;相比起来,日本、欧洲或北美对这个IP可真是刻骨铭心。但如果我们看看百度指数,至少今天PMGO已经和炉石传说持平,达到OW(Over Watch)的四分之一——这还是在没有任何官方推广的前提下。
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Ingress》的拉动效应亦不可小觑。短短几天内,国内有大量新玩家涌入《Ingress》服务器,一问都是因为玩不上PMGO,打算先玩几天《Ingress》过过干瘾的。反过来说,很难想像有哪个《Ingress》玩家会不考虑尝试一下PMGO,至少我接触到的所有《Ingress》玩家都表示自己尝试过PMGO或有兴趣打算尝试——毕竟玩法是相通的,没有上手难度。《Ingress》至今没有准确在线数字,官方报告里连MAU都没敢提。从游戏经验来看,国内的大城市大约是平均每20000~100000人中有一个《Ingress》玩家,按这个数据来估算的话国内总玩家数在1万以内。国外的情况十分复杂,不过以我个人旅行的经验来看,发达国家、发达城市的玩家比约为1/2000~1/10000。总体而言,全球玩家应当有数十万,或说,我认为《Ingress》的MAU在六位数量级。
也就是说,PMGO刚开服就有了六位数量级的用户打底,100%是真实用户!这比《Diablo III》几天就卖出数百万份尚有距离,但已经足够国内任何手游发行平台羡慕了。
盈利模式:为“不一样”花钱
假如没有《Ingress》,PMGO不会有全球上百万个Pokestop、Gym的资料,Niantic很可能把游戏运营得一团糟,而游戏会少十万种子用户。反过来说,正在因为有之前《Ingress》的经验,PMGO现在拥有了这些,不过这还不够。
《Ingress》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你如果拿这个问题去问玩家,他可能会说,是飞机,是蹩脚的对抗设定,是无理的成就要求——维持一个Portal所有权150天,这种要求实在不近人情。都对,但这些只是玩家的看法。作为从业者,我们当然有不一样的视角。
《Ingress》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合理盈利模式。事情一开始是很美好的,基于LBS的玩法被设计出来(此时Niantic还属于Google,背靠谷歌地图这种强力资源),UGC的基本框架也确定了(Portal申请),之后又加入了更多的UGC内容(任务)。这几个概念加在一起描绘出无与伦比的可持续发展性,游戏能玩10年、20年,只要你不停开新Portal和新任务就是了。但是,游戏怎么挣钱?很明显,他们没有好好想过这个问题。
《Ingress》目前的游戏内收费点大致分三种,Key桶、Fracker(薯条)以及Beacon。
综合来看,游戏里的商店根本就不卖什么东西,更别提收入了。我敢和John Hanke(Niantic的CEO)打赌,给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公布《Ingress》的每月流水——那可能连国产手游的首时流水都不如。
《Ingress》内购物品
诚然,游戏还有现实收入。比如与三菱日联金融集团(MUFG)、软银(SoftBank)、安盛保险(AXA)合作,在游戏中设置冠名道具;比如与Lawson集团合作,在日本每一个Lawson线下便利店都设置一个Portal;比如Anomaly与Mission Day时与当地旅游局合作,以及授权给周边销售商以获得分成等等。但这些能有多少?Anomaly一年主场副场全算下来几十次活动,就靠授权卖一些毛巾、水瓶和徽章,就想支撑整个公司运转?可能连服务器的电费都不够。
我也曾设想过F2P的内购道具,比如开放Lv12 Resonator,花钱才能买/才能抽中?20个Lv8炸弹合1个Lv9炸弹?给Agent Icon/Avator设计金边、翅膀和七彩动画?这些都是国产手游用烂了的套路,但没有一个适合《Ingress》:这是个LBS的PVP游戏,不是RPG。游戏主旨是对抗,不是成长。但话说回来如果给Agent设计Mana槽和装备栏,看到敌方Portal丢个飞锤或是出把黯灭刀平砍,我觉得这MOBA的路子可能也不太靠谱……
想来想去我最后觉得只有两个路子:
一个是T2P按时间收费,比如包月15块。
如果坚持要内购,那可以走娘化萌化路线,加入更多变化,比如有几率摸到可重复用10次的美女化身Resonator(美女可以找外包工作室画,国内多的是),插美女Resonator的Portal会放金光,就像定海神针铁一样,甚至能看到好几个属性不同的美女站在Portal旁边。
外国玩家也不用怕,不要定海神针铁的话可以做个圣母玛丽亚笼罩在上方的祝福效果,当然还可以有梵天、莫罕默德、太上老君……反正你信什么就有什么(这个思路是受Fracker/Beacon启发。两者都是《Ingress》里的付费道具:Fracker可以加倍Hack产出,持续10分钟,人多时比较划算——使用后Portal会有冲天而起的七色霞光;Beacon使用后在Portal上显示一个Icon,持续一段时间,一般是方便队友找点时用)。
10次用完之后你可以买补充包,只要0.99美金就能再用10次(当然穷逼也可以用普通Resonator)。类似地,XMP炸弹和AXA Shield都可以这么搞,做各种特效,俯冲轰炸、弹道投射什么的,黄金AK龙纹手榴弹,都是老套路。关键是加入随机性、差异性、收集性,这些是收费的根源——你必须和别人不一样,你必须为这种不一样花钱。
这些想法早在去年年底,我刚开始认真玩《Ingress》没多久时就有。现在一想,你把Pokemon放到Gym里,那不就等于把Resonator插到Portal上;Pokemon多种多样可以收集可以对战,打输了会死,死了用药能复活(系统会给你些药,但打得勤的话肯定要靠自己买药吃),这不就是我说的那个搞法嘛。
总结:《Ingress》为《Pokémon GO》做嫁衣?
我们在玩WOW时有个说法,叫做“一切问题都是DPS问题”。类似地,在游戏市场里,一切问题最后都是盈利模式问题。这是因为你做游戏的目的是赚钱(如果你的目的是世界和平,请找个教堂祈祷),而赚钱的途径就是盈利模式。《Ingress》并不是个坏游戏,但它没有好盈利模式,至少一开始没有找到好的盈利模式。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假如连我都能想到盈利方案,难道Niantic这么多策划就想不到吗?
我认为更合理的解释是,他们确实(通过一段时间的开发、运营)察觉了问题,也想到了解决方案,但他们决定把这些体现在PMGO里。PMGO的设想最早可见于2014年愚人节的一条假新闻,立项也是在2014年,那正是《Ingress》上线没多久的时候。Niantic意识到他们通过《Ingress》项目积累了足够的技术经验、运营经验和用户群,同时也找到了在盈利方面的正确方向,再加上Pokemon这个级别的强IP,最终的产品将是一个“SSS级产品”。
今天的PMGO,几乎完美避开了所有《Ingress》的问题——那些在过去几年曾令我们困扰不已的问题。但新玩家不知道这些啊,他们直接用一个“用屁眼想都知道肯定火!”的说法把对方逼到墙角。是啊,用屁眼想都知道肯定能火,你们为什么今天才做出来呢?
还好游戏业的从业者并不都用屁眼想事,不然我们这个行业可真是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