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的抗争 Replica
来源: 飞翔小编 2016/11/22 18:21:48 浏览量:146
《Replica》是一款自16年7月份发售之日开始就小有名气的独立游戏,它以其独特的“探索陌生人的手机”的新颖创意与玩法夺取了玩家们的眼球。在steam社区中它与《Papers,Please》与《Please,Don’t Touch Anything》齐名,在独立像素小游戏中占据一席之地。
这款游戏的玩法是扮演一个普通高中生,去破解另一个素不相识的高中生的手机,了解机主的一切信息,挖掘机主的一切秘密。
若是故事背景仅仅停留于此,我们也许会认为这只是作者在警告大家,在智能手机高度普及的互联网时代,一个陌生人捡到了你的手机能够发掘多少你的个人信息,隐私以及秘密。但是,《Replica》把背景框定在了一个“反乌托邦”社会,这个社会极权主义盛行,公民毫无权利可言,处处处于政府的监视之下。这像极了乔治·奥威尔的著名反乌托邦小说《1984》为我们刻画的社会,那是无数学者警告我们的一个可能的未来,甚至已经是我们的某些邻居的切肤之痛。
没错,这整个破解手机的过程正是国土安全局交给你,一个“爱国者”,的任务。你必须通过调查一部手机里的内容来揭发一个受政府指控的“异见者”,一个对国家政策颇有不满的热血年轻人莫须有的叛国罪名,以此来换取你的人身自由和政府对你的“信任”。这便是这款游戏的核心玩法,也是灵魂所在。玩家将通过扮演这名少年并亲身经历一次极权政府的“暴力恐吓”来感受被一个冰冷、残酷的极权主义社会所裹挟,束缚的个体的生活。
多结局是这类流程略短的小游戏的卖点之一,而《Replica》也不例外。通过你在这位青年的手机上的不同操作,你将探索到不同程度的信息,解锁不同的结局。我相信,绝大多数玩家的首次体验都将结局导向了“结局4”:尽管对方的手机有诸多疑点,可政府坚信的隐藏有机主参与恐怖袭击活动证据的私密相册里只是他与女朋友拥吻的照片而已,你愤怒地指责国土安全局的暴行,但国土安全局已经确认你已经收集到足够多能把对方送进苦牢的证据,并释放了你。你仍试图为青年辩解,但事实是你已经成为了国家机器的一部分,你获得了自由,你和家人的清白都得到了证实,你将遵守保密协议并会一直受到“正当”的监视,好好享受自由的时光吧,以后会有更多手机等着你这个“爱国者”。
多么沉重的压迫感!
也许得益于科技发达、信息(也许)畅通的2014年的设定,这个游戏设定中的社会尚未到达《1984》中那样毫无希望与救赎可言的程度。从青年的社交软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社会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排斥极权制度,其中也有倾尽心血要维护人民的权利却苦于没有决定性证据向社会披露国土安全局的暴行的记者。如果你足够聪明,就可以在一个结局中找到联系这位记者的方法,这个结局也许是其中最好的一个了。然而,在大多数结局的结尾,你只能看到这样的结语:
国家即是一切,
国家拥有一切,
一切为了国家。
战争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无知即力量。
其中前三行是臭名昭著的德国法西斯党党魁墨索里尼,即法西斯主义的创始人的名言。而众所周知的,法西斯主义正是极权主义的一种形式。作者在此引用,不无警醒之意。而后三行是《1984》中极权主义政府与英社的口号。这看似革命性与讽刺性极强的口号本该是清醒者批判极权政府的论调,在这本小说里却成了英社要求每个党员铭记在心的口号,这正是英社使用了"语言腐败"的手段。“所谓语言腐败,是指人们出于经济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目的,随意改变词汇的含义,甚至赋予它们与原来的意思完全不同的含义,忽悠民众,操纵人心。语言腐败的典型形式是冠恶行以美名,或冠善行以恶名。”(以上释义出自《正义的可能》)至于对于这句话具体的解释,也许读者看过《1984》后就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在这篇文章中就不展开说明了。
再来说说彩蛋方面,整个游戏致敬了许多作品,包括:1984、黑客帝国、V字仇杀队、Please,Don’t Touch Anything、史丹利的寓言等,在发现这些致敬后玩家们一定能与其产生共鸣吧。
然后是缺陷方面,虽然游戏提供了多结局,但在不看攻略的情况下探索其他结局的过程是痛苦的。先不说有需要放置数个小时后才会出现的新结局,光是重复性解开的谜题就让人感到疲倦(在你不记得第一次玩时破解出的密码而不得不再重复一遍解密过程时以及不得不不断打开和关闭APP来点击那些已经失去神秘感和可探究性的线索推动剧情时)。换言之,只有第一次玩这款游戏时才能得到最大的乐趣和最深刻的感受,这之后的周目带给玩家乐趣是会以一个较陡的曲线递减的。这也是steam评论区对其差评的玩家提出的抱怨之一。
最后,我还想说说大数据。
游戏中的社会和1984中的社会最大的不同就是其设定在2014年,也就是智能手机开始大量普及,大数据开始被广泛应用的这么一年。政府做不到对民众的口风完全封堵,思想完全洗脑,但是大数据和铺天盖地的摄像头成为了监视民众的新锐武器。通过大数据,你的一切都会暴露无遗——在极权政府的国度。
是的,大数据侵犯着我们的隐私,我们的个人信息、家庭成员、社交账号、浏览痕迹、生活习惯、购物喜好、政治倾向……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分析者分析不出来的。我们的一切都被观察、记录、存储并被用在各种各样的地方。被诈骗者和不轨者利用尚且不提,如果政府用这比“电屏”还神通广大的东西监视我们,是不是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好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并不用担心这一点,大数据也往往被用在受到严格限制的正道上,比如分析消费水平、购物倾向、人流密度、疫情预测等,最不济也是被一些人通过灰色渠道买来搞一些诸如诈骗、广告推送的事情。我们的隐私和痕迹一般来说是淹没在一个大样本中,如果无人愿意针对你,我们就不必杞人忧天。
是啊,如果无人针对的话。
愿理智的头脑和敏锐的感官常伴吾身,愿信任的力量和民主的光环永不褪去,愿越来越多的高新科技永远只为造福人类而展现神通。
每一个清醒者如是说。
每一个清醒者如是祈祷。